医药集采,从历史脉络看其发展轨迹

医药集采,从历史脉络看其发展轨迹

sixma 2025-01-09 行业动态 1546 次浏览 0个评论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集采(药品集中采购)作为控制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医药集采究竟从何时开始实施?其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带您回顾医药集采的起源与演变,探讨其背后的动因与意义。

起源初探:20世纪末的探索

虽然现代意义上的医药集采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真正作为国家政策层面的实践,则始于20世纪末,1996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加强药品集中采购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药品集中采购的试点工作,这一时期,集采主要在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进行,规模较小,旨在探索如何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初步发展:21世纪初的推广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集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09年,原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参加药品集中采购,并逐步建立起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这一时期,集采的规模和范围显著扩大,不仅涉及更多地区和医疗机构,还开始引入竞争性谈判、最低价中标等机制,进一步降低了药品价格。

深化改革:新时期的创新与挑战

近年来,医药集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深度和广度均有所提升,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省(区、市)为单位,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开展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并强调要“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原则”,同时鼓励跨区域联合采购和带量采购,这一时期,医药集采不仅在价格控制上取得显著成效,还开始关注药品质量、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多个维度,推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采购机制。

关键节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启动

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成立,并迅速将医药集采推向新的高度,2019年,国家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范围内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简称“4+7”试点),涉及31个品种、50个品规的药品,此次试点不仅大幅降低了相关药品的价格,还为后续的集采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随后几年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不断扩围,覆盖范围从最初的几个城市扩展到全国所有地区,品种也不断丰富,从化学药扩展到生物药、中成药等领域,这一时期,医药集采不仅成为控制药费、减轻患者负担的重要手段,也促进了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意义与展望

医药集采的持续推进,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减轻医疗负担、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效控制了药品价格虚高现象,还推动了医药供应链的优化和整合,促进了医药创新和产业升级,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的深入,医药集采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进一步完善集采机制,加强监管和评价,确保集采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应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采购模式,提高我国医药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从20世纪末的初步探索到新时代的深化改革,医药集采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药行业的巨大变迁,展望未来,医药集采将继续作为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医疗卫生体系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济南神康医院,本文标题:《医药集采,从历史脉络看其发展轨迹》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