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以“部编本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经典课文为例,本文旨在通过教学反思,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与人文素养。
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设定
“部编本手术台就是阵地”选自白求恩的《纪念白求恩》,该文通过讲述白求恩大夫在抗日战争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手术台,为伤员进行紧急救治的事迹,展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高尚品质,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式;二是通过学习白求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三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实施过程与亮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营造历史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随后,教师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伤员,你会怎样看待白求恩大夫的举动?”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深入研读,理解内涵:在文本解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段落阅读,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理解白求恩大夫的崇高精神,特别强调“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核心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深层意义——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3、历史与现实结合,深化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教师引入了当代医疗工作者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如“最美逆行者”等,让学生认识到“手术台就是阵地”不仅限于战争时期,也是对所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
4、情感升华,实践体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教师组织了“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演讲、手抄报制作等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角去挖掘身边的英雄人物或故事,加深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1、加强历史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虽然本课在历史背景的介绍上做了一定的铺垫,但仍有提升空间,未来教学中可增加更多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医疗条件、白求恩来华背景等细节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情境。
2、强化学生主体性:虽然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某些环节中仍需进一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未来可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如模拟手术室场景、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3、跨学科融合:可以考虑将此课与生物、政治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结合生物学知识讲解医疗技术的重要性;或从政治角度探讨国际援助与国家责任的关系,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4、情感教育的持续性:爱国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建议将此类教学主题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定期的纪念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不断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部编本手术台就是阵地”不仅是一篇课文,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们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历史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未来教学中,应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历史、感悟人文的同时,也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