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年初的交汇之际,回顾过去一年我院在医疗、教学、科研、服务及管理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与挑战,我们深感自豪与责任重大,2023年,我院以“患者至上、质量为先、创新驱动、和谐发展”为宗旨,不断深化医疗改革,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特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新一年的发展规划进行展望。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一)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通过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优化就诊环境,缩短等待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患者满意度较去年提升5%,达到98%的高位。
2、急诊救治能力增强:急诊科成功救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超万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缩短急救响应时间至平均10分钟以内,有效降低了死亡率。
3、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推广:成立10个跨学科诊疗小组,针对复杂病例进行联合诊疗,提高了诊疗效率和患者预后效果。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强化
1、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全面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覆盖全院的质量控制网络,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大检查,有效降低了医疗差错率。
2、信息化建设加速:完成电子病历系统升级,实现病历信息全程可追溯、可共享,提高了诊疗效率和准确性,引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决策。
3、感染控制不松懈:严格执行院感防控措施,全年无重大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个人防护意识与技能。
(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1、重点学科建设: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等重点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和新技术应用,提升了医院在区域内的学术影响力。
2、人才培养与引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开展“青年医师成长计划”,为青年医生提供国内外进修机会,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骨干。
(四)科研与教学并进
1、科研成果丰硕:全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资助20项,科研经费同比增长20%,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
2、教学相长:作为多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全年承担实习带教任务3000余人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与培训班50余场,为医疗卫生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五)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
1、文化建设深化:以“厚德载医、大爱无疆”为核心价值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2、社会责任担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医疗队赴偏远地区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惠及群众超万人次,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力量,派出医疗队支援抗疫一线。
二、2024年工作计划展望
面对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划:
(一)深化医疗服务模式改革
1、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进一步优化智慧医疗平台功能,实现远程会诊、在线预约、移动支付等便捷服务全覆盖,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导诊、辅助手术等。
2、优化服务流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持续简化就医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推广“一站式”服务模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加强医患沟通:建立更加高效的医患沟通机制,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反馈会议,确保患者的声音被听见并得到有效解决。
(二)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体系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如六西格玛、PDCA循环等,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特别是针对新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与人文关怀能力。
3、推进院感防控常态化:继续严格执行院感防控措施,加强重点科室与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零感染目标实现。
(三)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
1、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MDT团队机制,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2、支持青年人才成长:继续实施“青年医师成长计划”,为青年医生提供更多国内外学习交流机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开展原创性研究。
3、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临床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与技术手段。